- 相關推薦
《有趣的發(fā)現》教案設計和課后反思
教材分析:
這個故事從“發(fā)現”開始,結束于無限的“發(fā)現”。
可以說文章第二自然段描述的發(fā)現在于達爾文注意了別人根本不太介意的昆蟲。也許別人注意了,但那么多的蟲子,別人也無法一下子抓住要害來研究,作為科學家的達爾文就不一樣了。他很快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將它們分為兩類:一、翅膀特別大的;二、沒有翅膀的,并且“感到很奇怪”,因為按常理還有一類昆蟲,即翅膀小的昆蟲,它們?yōu)楹尾辉?這一奇怪就奇怪出了一系列研究,也奇怪出了一個重大的生存規(guī)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正是這一“奇怪”,引出了文章第三自然段的“研究層面的發(fā)現”:反復觀察比較,終于找到了答案。尋找答案的方法是逐一的尋找不同類型昆蟲生存的方式。
島上的一個典型氣候特點就是:經常刮大風。這也是研究昆蟲的一個大前提。
“那些沒有翅膀的昆蟲,因為不會飛,就不大可能被風刮到海里淹死。
那些翅膀特別大的,因為能頂住大風,也生存了下來。
那些翅膀小的昆蟲,能飛起來卻頂不住大風,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漸消失了!
這三種昆蟲的生活方式的描述都是因果句式,前面是因,后面是果。對于這部分的內容理解不是難點,所以重點是因果句式的訓練,雖然二年級學生對因果復句不作要求,但起碼初步了解這是怎樣的一個邏輯關系,時文章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一種呼應關系,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這樣的章法結構接觸得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有必要幫助學生梳理一下頭緒,了解觀察發(fā)現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科學研究對于一個科學家來說的重要意義。這也是對因果邏輯的一種間接疏通。
這樣的文章留給了孩子們很多的發(fā)揮空間,如達爾文的“考察”、“研究”和“發(fā)現”讓孩子們于無形中學到了科學的觀察方法和過程。而文章結尾說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則留給老師和學生無盡的空間形成新的閱讀期待和延伸。
學情分析:
對于本班學生來說,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這點他們都能做到。但對于課文中表現達爾文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科學精神,可能并不能很準確的把握。其次,四人小組內討論問題的學習方法并不陌生,關鍵是如何更好的配合,如何有效的自主學習,這些都學要加強練習。
幾點說明:文章中安排了一些句式練習,如“要么----要么---”“因為---就----”,這要求用別的句式來表達與其一樣的意思,這對于他們要求過高了點,因此,在第一課時中,教者就有意的安排了這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可以復述第三自然段。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都可以養(yǎng)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課文第三段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知道怪現象的結論是本文學習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簡介導入,引入課文。
1、(出示達爾文圖)關于達爾文,你都知道什么?(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
2、出示: 一百多年前,英國有位著名的生物學家叫達爾文。
指生讀,用換詞的方法理解“著名”。
3、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匯報資料,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對達爾文有了初步的認識,為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邊讀邊標上自然段序號。
2、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讀通長句子。
2、同桌合作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
3、指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邊聽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通過“自由讀—同桌讀—指生讀”等幾個不同層次的訓練,使學生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些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基礎!
三、品讀感悟,了解內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達爾文發(fā)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了呢?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2)生匯報,出示句子:他看到島上的昆蟲,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就沒有翅膀或翅膀殘缺,感到很奇怪。
。3)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奇怪的現象,然后用“要么…要么…”說句話。
。4)(課件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達爾文感到奇怪的原因。
。5)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理解重點句子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通過用“要么……要么……”說話和觀看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內涵,明白了這個奇怪的現象是什么!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生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看到這種奇怪的現象,達爾文是怎么做的呢?
。2)生答,出示第一句:達爾文找來許多昆蟲,反復觀察比較,終于找到了答案。
抓住“許多、反復、終于”等詞語來體會這個句子。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自由讀2、3、4句。你都知道了什么?再指生讀,體會它們的寫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最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奇怪現象產生的原因。(提示:那些沒有翅膀或翅膀殘缺的昆蟲,由于___________,就_________。那些翅膀特別大的昆蟲,因為—————,所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蟲,由于————,便————。)
【設計意圖:這個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通過逐句理解的方法,使學生明白這個奇怪現象產生的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同時也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嚴密性!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生讀最后一段。你知道達爾文一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學生匯報資料)
【設計意圖:課外資料的匯報,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能使學生意識到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的重要性。】
4、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遵循從“整體—部分—整體”的學習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總結提升。
1、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有過什么發(fā)現嗎?(生自由說)
2、有趣的發(fā)現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仔細細地觀察。那里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粗心的小朋友不會得到它。
【設計意圖:聯系《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內容進行總結,使學生認識到只要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現象!
板書設計
考察發(fā)現
觀察比較
沒有翅膀 淹不死
翅膀大的 風 生存 得出結論
翅膀小的 逐漸消失
【《有趣的發(fā)現》教案設計和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有趣的發(fā)現》課后教學總結08-09
關于《失物招領》的教案設計和課后反思05-27
《有趣的發(fā)現》教學反思07-09
小學體育教案設計及課后反思06-27
《雨點兒》的教案設計及課后反思05-05
文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教案和教學反思課后反思06-14
和時間賽跑教案設計及反思06-14
《爺爺和小樹》教案設計及反思06-24
陶罐和鐵罐課后反思范文(精選10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