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米的認識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第4頁例2、做一做、練習一第4題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毫米、米和厘米這三個長度單位,本節(jié)課是在此基礎上認識分米。課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通過安排大量的實踐活動,運用量一量、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比劃比劃等方式,使學生充分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從而學習長度單位分米,讓他們感到分米的產(chǎn)生是日常測量的需要,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重視數(shù)學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教材中所用物品均來自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使學生感到親切,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到學習分米的必要性。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材分析]
“分米的認識”這一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學期關于長度單位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米、厘米和毫米,對于分米由于實際生活中應用得少,學生接觸的也不多,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充分做好各種準備,以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促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知道分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會選擇分米做單位進行測量,了解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在測量的過程中理解單位的實際意義,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語言表達。
3.在實際測量中,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4.在測量等活動中,讓學生主動求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并在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一套、米尺圖、彩帶、小卷尺、練習紙。
2.學具:直尺、吸管、彩帶。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昨天,我們認識了一個長度單位家族中的新朋友——毫米。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習過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其中最大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米)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最小的長度單位呢?(毫米)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大約有多長?那1厘米呢?
二、探究新知
1.測量課桌的長度
如果老師讓你估計出我們所使用的課桌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它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呢?(厘米)為什么不選擇米為單位呢?(因為桌子的長度不夠1米)為什么不選擇毫米為單位呢?(因為毫米的單位比較小,測量出來的數(shù)會比較大)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直尺進行實際的測量,要求:四人小組試著用厘米作單位量一量課桌面的長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樣測量的?
。▽W生活動)
(2)匯報方法
讓個別小組代表匯報測量的情況。(我們是這樣測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為一段連續(xù)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長是59厘米;我們組是這樣測量的:用10厘米的長度為一段連續(xù)量,一共有5個10厘米,還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長是59厘米……)
【分米的認識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5-27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內(nèi)容02-05
分米的認識優(yōu)秀教學設計07-06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6-25
《毫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參考05-16
毫米、分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12-13
毫米分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計04-25
《10的認識》的課堂教學設計07-15
數(shù)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