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考研中外教育史的復習建議
我們在進行教育學考研的時候,面對中外教育史的復習,我們需要掌握住它的重點。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教育學考研中外教育史的復習指南,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教育學考研中外教育史四大復習意見
一、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標
1.系統(tǒng)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fā)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準確理解有關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外教育史實,總結經(jīng)驗與教訓,為現(xiàn)實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理論啟示。
二、中外教育史復習建議
1.在復習中外教育史的時候,同學們一定要善于重新分類整理相關的內(nèi)容,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主要的分類方法就是在以時間序列為大路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地將所有內(nèi)容分為思想史、制度史、改革史。這樣知識的線索從縱向、橫向兩個方面來交錯,從而形成知識體系,對回答分析論述題時尤其有幫助。
2.要了解不同時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社會背景,結合當時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記硬背。教育事件和歷史事件都依賴于特定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條件,掌握了背景之后,記憶和理解都變得容易,知識保持得持久、運用得靈活。
3.大量練習。因為教育史內(nèi)容很多,要清楚的'記憶下來實屬不易,同學們可以多找一些練習題練,大量練習是快速記憶的好辦法。尤其是主觀題,先自己寫答案,而后對照參考答案。注意不要迷信答案,如果答案不全面,可以自己補充上。通過大量的聯(lián)系既是查漏補缺、夯實大綱內(nèi)容的過程,也是一個尋找答題感覺和答題思路的過程
4.利用經(jīng)典教材。大家不要僅局限于大綱內(nèi)容,大綱只是考查知識點的羅列,不是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涉及不到細致的學科內(nèi)容,所以同學們要先通讀幾遍經(jīng)典參考書,比如孫培青主編的《中國教育史》、吳式穎主編的《外國教育史》,形成對教育史的完整認識,對復習是很有益處的。
教育學考研復習提高效率三大技巧
一、掌握基礎不動搖。
一門考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永遠是考試的重點,我們在復習時要吃透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內(nèi)涵,這樣回答起問題來才能夠比較圓潤,或得高分。若對原理理解不夠透徹,只是僵硬的回答課本上的知識點是很難得高分的。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學制、班級組織、課程、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等。這些概念都是各章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名詞解釋的好出處。此外,書中一些不太明顯的概念也要記住。如還有書中的框框里的內(nèi)容也要記住,如毛入學率、凈入學率等,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識也很重要的。
二、注意各科之間的聯(lián)系,以便融匯貫。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教育學也是。比如我們在復習教育心理學時,可以聯(lián)系著教育學原理和教育史的知識進行理解記憶。理解了知識的體系和結構,一些具體、細致的知識點可以通過理論邏輯推理出來。考研(微博)的科目比較多,建議先看一遍書,記住整體框架、各章節(jié)是怎樣安排的,培養(yǎng)一個大概的了解。
三、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所采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文獻法、調(diào)查法、統(tǒng)計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比較法、分析法等。這些方法都是歷來的教育工作者們總結出來的精華,我們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訓練自己的基本功,這樣,在答題的時候寫的答案也會更加豐滿充實。
教育學考研常見四類題型答題技巧
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的復習過程是個比較繁雜的工程,它所涉及到的科目和知識點廣泛而且全面。教育學的考試內(nèi)容主要是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專業(yè)復習的關鍵在于注意尋找考試重點、把握命題規(guī)律、定準復習方向。但是我們?nèi)绾伟褟土暤男Чw現(xiàn)在試卷上,怎樣答題才能更好的支配和掌控時間,不僅完成題目的作答,還能拿到理想的分數(shù)?
關于答題技巧,不同類型的題目有不同的要求。無論對待何種題型,答題時都要盡量運用教育理論術語及其表達方式,不要給人以門外漢的感覺。
1)單項選擇題。這類題屬于客觀試題,是試卷中的必考題型,具有概念性、科學性、一定的靈活性等特點。這類試題一般知識覆蓋面廣、迷惑性強,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審題,特別易失分。要注意選準答案,并確保答案的唯一性,不要同時選擇兩個以上的答案,也不要出現(xiàn)所有小題全選同一字母的現(xiàn)象。在答案都比較模糊的情況下,要選最貼近的一個,不可亂選。
2)辨析題。這類題顧名思義就是不僅要對題目的正誤進行判斷,還要給出理由并加以分析。這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新題型,此類題目的中心話題多是考試大綱所涉獵知識的重點、難點或容易發(fā)生歧義的問題,其觀點正誤混雜,考生解答時往往容易“顧此失彼”,這類試題的出現(xiàn)有助于克服考生在學習中的死記硬背現(xiàn)象,突出了對考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但同時也增加了試題的難度。答題時要先明確判定“對”(正確)或者“錯”(錯誤),然后再進行分析。由于題目本身多為判斷句,所以分析時,一般應先圍繞前半句解析,然后再圍繞后半句解析,最后作出結論。
3)簡答題。此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雖為簡答,但作為研究生考試,也要適當展開,最好按照平時答論述題的方式回答。條目要清晰、要點要準確,不過,圍繞要點所作的解說,可以相對自由和隨意一些。
4)分析論述題。此類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題目出得比較靈活,也不限于書本知識,相對而言,答案也不十分標準。答題時不僅要思路明晰,而且要全面展開,先把理論講清楚后,再聯(lián)系實際作相應的陳述。若給出一定的文本材料,應注意分析文本,盡量順應給定文本的表達方式和風格,并適當引用文本中的語言作答。做分析論述題目,要能顯示自己扎實的理論修養(yǎng)和相對獨特的個人觀點,一般在字數(shù)上答得越多越好,至少不能少于一頁答題紙。
做題的順序并不固定,主要是符合自己的習慣,只要能夠保證按照這種習慣來做,在三小時內(nèi)可以答完全部試題就行。如果偶爾遇到不太熟悉的題目,那也應是大綱里的內(nèi)容,冷靜思考一下就可以解答了。即使有不會的題目也要作答,千萬別空著不寫,而且要盡量借此顯示自己的知識面和知識積累程度。但無論如何,不能出現(xiàn)漏題現(xiàn)象。
關于時間分配問題,總體原則是基本按分值分配時間。雖然考試時間達三小時,但由于要寫的東西特多,時間還是相對緊張的,所以速度是重要的。做45個單項選擇題時盡量節(jié)省時間,一般不要超過35分鐘,若30分鐘完成則更好;3道辨析題對于多數(shù)考生來說比較難,應有一定的審題、思考和判斷時間,可在20~25分鐘內(nèi)完成;6道簡答題因為要當論述題來答,篇幅不能太短,一般需55~60分鐘搞定;3個分析論述題可能要占據(jù)稍微多一點的時間,因為它分量比較重,而且對給出的材料進行閱讀和分析,所有希望考生能夠達到1個小時左右,若能給70分鐘則更為理想;最后要留出3~5分鐘時間,檢查考號、姓名是否已填寫完整,題號對應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有錯別字等。
三小時對于沒有系統(tǒng)復習的考生來說是不短的,但對有復習充分又有解題思路的考生來說,是比較富裕的,還有檢查的時間。當然還有對卷面的要求,所以在答題的過程中應注意下列幾點:寫清題號,對應答題;要點明確,陳述具體;書寫工整,卷面整潔。一般要先總體概括、再分析要點(在要點之后做詳細陳述),再簡短總結。
【教育學考研中外教育史的復習建議】相關文章:
教育學專業(yè)考研復習的建議11-28
教育學考研外國教育史有哪些復習階段11-28
教育學考研復習有什么建議11-09
教育學考研的復習建議及參考書推薦01-26
考研法律專業(yè)復習的建議12-16
考研英語閱讀復習的建議12-13
考研英語暑期的復習建議12-13
考研英語復習階段的建議12-05
考研數(shù)學寒假復習的建議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