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食鹽在水里溶解了》的教學片段
本課意在通過觀察比較食鹽、沙、面粉在水中的變化有著“顯著的不同”和“本質(zhì)的不同”,抓住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區(qū)別特征,逐步加深學生對“溶解”的認識和理解,并通過仔細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的逐漸變化的過程,幫助他們形成關(guān)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由于教學中使用到的材料較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安排活動,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使活動有序、有效進行,實現(xiàn)“溶解”概念的構(gòu)建。
片斷一: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
1、師生談話:平時,在喝湯之前,我們都會往湯里放點……(鹽),鹽在水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溶了,溶化了)
2、提問:看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鹽溶(溶化)了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一看。
【從生活小事(喝湯)入手,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逐漸點燃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學生以一種探究的心理重新審視這個生活中常見但又被忽視的科學現(xiàn)象,也為后面的觀察活動作了鋪墊!
片斷二:觀察食鹽和沙子在水中的變化,初步建立“溶解”概念
1、提出觀察要求:先觀察——邊攪拌邊觀察——停止攪拌觀察,對比鹽和沙子前后的變化。
2、學生把鹽和沙子放進水中,實驗觀察。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匯報。
4、小結(jié):食鹽在水里慢慢消失了,看不見了,食鹽溶解了;沙子與原來一樣大小,沒有變化,沙子沒有溶解。(板題:食鹽在水里溶解了。)
【活動前提出具體的要求,有利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和掌握觀察方法。先靜靜觀察再攪拌,最后停止攪拌觀察,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細致觀察,深刻感受鹽和沙子在水中變化的全過程,為學生理解溶解的特征積累了豐富直觀的表象,這也為后面進行的觀察活動提供方法指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行為和習慣!
片斷三:觀察粉筆粉末在水中的溶解狀況,通過過濾實驗進一步理解“溶解”的實質(zhì)
1、出示粉末,讓學生猜測:粉筆粉末在水中會溶解嗎?
2、學生實驗,觀察粉筆粉末在水中的變化。組內(nèi)交流,說說自己的判斷依據(jù)。
3、匯報討論,引發(fā)學生思考“粉筆粉末到底溶解了還是不溶解,或者是溶解了一部分?有什么辦法可以區(qū)別?”
4、教師介紹過濾方法,并演示操作過程,提出過濾實驗注意事項。
5、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觀察和分析。
6、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從“濾紙上看到什么?”、“過濾后的液體是怎樣的?”和“三杯液體靜置一段時間后看到的現(xiàn)象?”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
7、小結(jié):沒有溶解的沙子和粉筆粉末被濾紙分離出來了,溶解在水里的食鹽不能被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
【由于學生對微粒和粉末狀顆粒未能清晰區(qū)分,通過粉筆粉末這一有結(jié)構(gòu)性的材料的出現(xiàn),令學生產(chǎn)生了新的認知沖突,然后組織學生研討,描述實驗現(xiàn)象,展現(xiàn)思維過程,進而適時地引出兩種科學的區(qū)分溶解與否的方法——沉淀和過濾。學生通過對比實驗活動和觀察討論,逐步豐富和加深對溶解的理解。】
片斷四: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類推想象食鹽、糖等物質(zhì)溶解的過程
1、出示高錳酸鉀,問:它在水里會溶解嗎?想證實一下嗎?
2、學生分組實驗觀察。
3、匯報觀察結(jié)果。
4、問題:根據(jù)高錳酸鉀在水中溶解的現(xiàn)象,你能說說食鹽是怎樣溶解,最后使到整一杯水都變咸的?
5、學生描述。(引導學生借助手勢和畫示意圖進行描述)
小結(jié):像食鹽、高錳酸鉀、砂糖那樣在水中變成極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的分散在水中,這種現(xiàn)象就叫溶解。
【通過讓學生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可視”的溶解過程,使他們順應地想象和推斷食鹽等可溶物質(zhì)的溶解過程和溶解后在水中的分布情況,從而再進一步理解溶解的本質(zhì)!
【《食鹽在水里溶解了》的教學片段】相關(guān)文章:
《貓》片段教學05-10
食鹽與健康作文08-15
愚人食鹽作文10-07
《圓的面積》教學片段06-08
《媽媽的賬單》教學片段09-25
《半截蠟燭》教學片段10-22
《燕子》的教學片段及感悟09-06
食鹽與健康作文[必備]11-07
愚人食鹽原文及翻譯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