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校課堂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多了很多表現的機會,我們真正的當了一次學生親身的體驗了一次高效教學的過程,二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三課改成功校三位名師的示范課。
高校課堂感言
我在高校課堂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多了很多表現的機會。我懂得要珍惜時間,真正感到時不待我。
懂得展現自己非常關鍵,學的不僅是知識,還要練習睿智的大腦,這樣才能適應社會需要
起初我不敢說,怕別人笑話,現在感到,不說才最可笑。
高效課堂就是要求我們在有效的時間內最大程度的學會知識,而不能完全依靠老師。
高效課堂給了我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也感到了競爭的壓力
老師教育我們很辛苦,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平時愛溜號,高效課堂帶給我學習的勇氣和決心,請老師們看我的行動,在僅剩的一年多學習時間里,挑戰(zhàn)自己,考出好成績。
我在高校課堂的預習中還存有等待心里,總想等別人弄完了坐享其成,結果很多東西叫不準,考試中吃虧了。我總結了期中考試的經驗教訓,只有靠自己主動去獲取,得來的東西才記憶最深刻。
以前總覺得上課時間太漫長,有時上課犯困,在高校課堂里,時間過得真快,想溜號都不行
(三句半)《學習苦,學習累》就讓我們來表一表
你們幾個那算什么,看我們來說說看!犊鋵W!
高校課堂教學參訓感言陳雪娟
高校課堂教學參訓感言
陳雪娟
我校在2月19日到21日三天對我校將要實施的高效課堂教學進行集訓。這次培學的方式與以往培訓的模式不同,我們才去高效教學的模式進行培訓,讓老師親自體驗高效教學的高效。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親自體驗了小組成員的組成,小組內的建立(組內分工、組名、組訓、組歌、組徽、小組標志動作)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小組內的成員都在為小組爭做貢獻,積極的發(fā)現問題、討論問題、把自己的好建議好想法與大家共同分享,為組爭得每一分。我們真正的當了一次學生,親身的體驗了一次高效教學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對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與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
二、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三、教學中適時跟進、監(jiān)測、反愧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兩個環(huán)節(jié),他們是教學的關鍵與主導,也是與傳統(tǒng)教學的不同之處。自主探究。圍繞問題情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在過程中開發(fā)學生
的智能,展示主體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創(chuàng)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主體參與教學的重要基矗教師要讓學生做課堂教學的主人,讓學生圍繞問題看書自學,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進行巡視,作個別指導,不要事事包辦代替。合作交流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這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暴露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思維的碰撞、靈感的激發(fā),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總之,要建立“自主高效的課堂”,要讓學生帶著自主、民主的氣氛走入課堂,并且用盡可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方式方法來達到對學生的要求;還要把小組間的合作學習作為重點,分工明確,能夠切實有效的體會到“人多智慧廣”提高全體同學的能力。對于教師,繼續(xù)擔當調控、引導的組織者,學生能夠摘到或者跳一跳能夠摘到的“東西”教師要充分的引導,教師的準備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很好的備課,多與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用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集思廣義,才能有機地把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高效課堂培訓感言1
高效課堂培訓感言
2016年1月10至14日,我有幸參加了《中國教師報》“中國區(qū)域教育樣本”延邊基地建設整體推進第一階段——“高效課堂”培訓,培訓期間我們觀摩了中國教師報高效課堂專家團的演講、作課,并體驗了高效課堂下小組建設、新文化建設,真正感受到了一種震撼。五天的培訓,讓我對“四新”有了初步的理解,認同直至有興趣。
一、李炳亭先生的講座讓我對現在中國教育有了清醒的認識
李炳亭先生的講座讓我們對高效課堂的內涵認識更加深刻,使我們對高效課堂的技術操作有了明確的方向。他的講座深深的鼓舞著我。讓我感受到中國的教育必須改革。高效課堂不僅僅是形式,而是神圣的責任。李炳亭先生提到中國教育的現狀,提到學生不快樂、教師不快樂;提到學生不滿意、教師不滿意、家長不滿意、社會不滿意;提倡要給學生快樂,給教師幸福。在當代教育實踐中,并沒有一種特定的體制規(guī)范,要求教師應該怎么教,學生應該怎么學。李炳亭先生的一句話給了我們答案:體制不是問題,不要抱怨體制,每個人都是體制本身。他說“減負不是減量,而是增趣”。近幾年,我們各學校一直在提倡“減負增效”,其實有很多時候都是空喊,即使做了,也遠遠沒有從實質上做到。以前,我們很多教師總是有疑惑,認為所謂的讓學生減負會降低課堂效益。李先生告訴我們,減負的關鍵是增趣,如果有了興趣,加量也不會成為負擔。這使得我們明白,在高效課堂的建設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是十分關鍵的。李炳亭先生告訴我們,教師的作用就是“點燃”,教師不能再做“二傳手”,新教師要有新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他告訴我們新課堂和新課程的定義:凡是學習發(fā)生的地方都叫新課堂,凡是學生的需要都是新課程;他告訴我們,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人等等。這些講解,都使我們對高效課堂的認識更深刻了一步。五步三查”模式讓我們耳目一新。在講座中,李炳亭先生提出了“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具體規(guī)定了高效課堂操作過程的環(huán)節(jié)和注意問題,對我們實施高效課堂的初級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樣本意義。
二、劉光勝先生等多位專家講座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劉光勝局長的“區(qū)域教育整體推進策略和實踐”、汪興益校長的“透視五環(huán)大課堂”和“導學案編寫”、李艷麗校長的“新學校文化建設”講座,讓我們了解到課改實驗區(qū)的成功策略,領略到高效課堂與教師發(fā)展、地方教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清楚了新課堂流程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意義;導學案在高效課堂中的作用,編寫基本方法等有了進一步了解;基于兒童的需要,構建學校的顯性文化、隱性文化,使之發(fā)揮過更大的作用。
三、課改成功校三位名師的示范課
培訓的第一天何文老師的體驗式小組建設培訓別開生面,雖然我沒有上臺感受,但看到讓老師們親自體驗了一次做學生的感受。在他的培訓課上,參訓教師輕松活潑,幸?鞓。在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之中,參訓教師對高效課堂的小組建設的意義及操作方法有了更深的領悟。其他幾節(jié)示范課上,我們看到,作課教師始終激情飽滿,他們的情緒推動著學生的情緒,他們真誠地贊美學生,鼓舞學生,有效推動了學生的展示和反饋,使課堂真正成為了生命的狂歡,更使我們對“高效課堂”的渴望。第四天又觀摩了實驗課改校的李曉一老師和王洪娣老師的小組合作,教師如何根據導學案進行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課上孩子們又是那么積極的樂于學習。讓我有了一種想把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帶到自己的課堂上。